4A广告创意服务的未来与发展(四)
2022-08-12 17:01:54   来源:     作者:     评论:0

# 策划、供稿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4A广告驻校工作坊”
 
# 学术主持 #
何平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原系主任)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奥美、日本电通等世界一流4A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40多年来,4A广告为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也为中国广告服务业的培育壮大、中国广告高等教育及理论研究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智能等媒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最近中美贸易、中欧贸易、国际政治及全球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化,4A广告也迎来了各种因素的直接挑战和自身的艰难改革与发展。最近发生的某知名4A广告公司文案创意抄袭事件震惊了中国广告业及舆论界,事件也将4A广告及其创意服务带到了争议的聚光灯下。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4A广告驻校工作坊”及“创意经济与传播专题讲座”策划,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原系主任何平华任学术主持的“数智技术时代4A广告创意服务的挑战与未来”笔谈暨线上研讨会,邀请了多所高校广告理论及教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多位广告业和创意行业的知名专家进行研讨交流,他们从更宽广的视野观照4A广告及其创意业务,以及广告创意人才培养与4A广告等议题。交流内容发人深思,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揭示了4A广告及其创意服务面临的困境、挑战及发展逻辑。今将笔谈内容整理汇编,以飨读者。
 
话题
中国4A广告创意业务应对当下各类挑战及未来发展


 
 
钟 毅
《中国广告》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中国广告》杂志是中国第一本广告专业杂志,杂志的历程,几乎与中国广告业的恢复同步。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其实是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身份。
 
我有幸在较早的时候就参与到《中国广告》杂志的编辑中,我也看到过4A进入之前的中国广告业,那真的只是一个写写画画的行业,没有理论,没有学术,我们杂志社曾经在很早就提出策划、创意的概念,致力于在国内推动广告代理制的实施。后来,4A来了,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论。而在4A进入中国广告市场、中国广告业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也观察到、体会到4A对中国现代广告的启蒙作用,我们杂志曾经全面地采访过当时4A几乎所有的创意总监,我们也试图整理和向行业系统地传播4A的方法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4A奠定了广告行业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呈现了广告该有的样子,制定了行业规则和质量标准,也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4A之所以可以拥有这样的行业地位,源自它的能力,那就是市场调查能力、策划创意能力、媒体组合与排期购买能力、客户沟通能力以及效果评估能力,它拥有的经验、智慧、行动力、极高的作业标准、系统的内部培训,以及每家4A拥有的工具箱,在当时的行业里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
 
当然,时代在变化、行业在变迁,这十来年,4A的日子有点不那么好过了,我们也不断听到这样的声音,4A衰落了、凋零了,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是否真的迎来了一个和4A时代完全不同的、一个核心完全变化了的广告时代?我觉得,我们似乎并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姜智彬老师最近在我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范式转移与动力机制: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广告产业技术体系》,姜智彬老师指出,广告产业技术范式转移,经历了传统广告产业技术范式到数字广告产业技术范式、数字广告产业技术范式到智能广告产业技术范式的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技术范式升迁中,4A的优势是否还在,或者它的优势是否不重要了?我觉得,目前的4A,只是不再像以前那么领先、那么不可超越,它在从数字广告产业技术范式到智能广告产业技术范式的跑道上,和同行处在了一个差不多的起跑线上。
 
近年来,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形态格局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商与传统零售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各种新消费品、新概念和新模式不断出现。新消费品牌风头一时无两,许多人说,新消费品牌都是靠“烧VC钱+小红书铺垫+直播间亏钱卖拿流量”这三板斧做成的,这里面,好像还真没有4A什么事。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看一看,品牌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增长飞快的新消费品牌,也必须回过头来扎扎实实地夯实基本功,要建立品牌调性,与消费者建立黏性关系,从讲述产品利益到宣示品牌信仰,从在市场上求得立锥之地,到走向长期主义。它终究要回答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这个终极命题。
 
广告的确在变,但变的只是术,广告的道没有变。什么是广告的道?我认为就是它感动人心的力量。如何感动人心?所有的广告教科书都告诉我们:洞察、策略、创意、执行。
 
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媒体时代,在新消费时空、新消费关系下,品牌如何讲好故事?要讲出一个跟普通人相关的故事,讲好一个有说服力的、感人的、真实的故事,这不正是4A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在做并且做得得心应手的事吗?这难道不是4A压箱底的本事吗?讲故事的根基是策略,策略的根基是洞察,这难道不是4A工具箱里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吗?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回归初心,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做创意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创意是否解决了品牌的市场问题,是不是让品牌更加健康,更具有市场活力、生命力,我们的创意能不能为这个社会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还是要重视,为创意和执行提供洞察、依据并作出战略方法支持的策略,我们的策略是不是简单直接、具有突破性,是否能够为创意提供路径和思维启发。生意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广告主对营销预算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新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营销“套路”的识别力越来越强,生活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大量新鲜的、混合的互动形式,虚拟偶像+直播、综艺+直播、电商+ 社群、交互式游戏+社交,等等,我们不断被卷入一场终极的内卷游戏,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失了本心。
 
在这个时候,4A尤其需要检点一下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初心,要守住自己的道,它也必须在术的层面不断精进,在新的赛道上与同行一起奔跑,但是,它不能迷失于术,它仍然要记住自己的使命与天赋,它可能在一时一地之战中失利,但潮水退去,我们总会看出是谁在裸泳。
 
最近出现的奥迪文案抄袭事件,我认为不应过分放大了看,哪个公司都可能出一些尴尬事和尴尬人,只是现在这个事件出在知名公司、知名品牌、知名艺人的身上,闹得比较大,我们未免有一点联想,是不是预示着4A怎样怎样了。我要说,这仍然只是一个孤立事件,不代表趋势,当然,当事公司必须警醒,甚至所有4A都应该警醒,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人员资质、作业流程、合规管理,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过于纠结在术的层面而忘记了道的传承。
 
出于行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这个身份,我们习惯将事物放到一个时间流中去观察和验证,所以我对4A,可能更多地看到它的辉煌的过往,更多地看到它的诗和远方,却很少看到它眼前的苟且,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张殿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今天的4A公司面对着新媒体,面对着智能技术的冲击,它的确是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几位业界专家反复用“看不懂”这个词,我对原来4A的理解,对业界的理解的确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我觉得专家应该是整个行业底层逻辑和未来方向的掌舵人,如果到了你们都说“看不懂”的时候,我是很担忧中国广告界、中国营销界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对此,我有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觉得现在的4A公司要思考,自己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的两个优势,一个叫发展优势,一个叫竞争优势。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它太看重竞争优势了,面对自媒体、网络平台和智能营销,感觉无所适从,因为实在跟不上它那个节奏。钟老师讲范式转换,我们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范式,在运营时的确跟不上节奏和速度。其实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是解决了竞争优势的问题,竞争优势只能解决你活下来的问题。首先重要的是你要活下来,你活完之后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活得好不好。但是我觉得对于今天的4A公司来说,如果能跟今天的时代环境和数字营销作对接和结合,想要活下来应该不难。真正难的是什么?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自己本该坚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发展优势。举一个例子,有两个人遇到了老虎,其中有一个人蹲下来系鞋带,另外一个人说你系鞋带有什么用,你跑得再快你能有老虎快吗?他说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可以了。这就是竞争优势。但是如果老虎没吃饱,他可能吃完第一个人之后还会把第二个人吃掉。真正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发展优势是你有本领爬到树上,找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你有这个本领了,说明你掌握了发展优势。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对于今天的广告公司来说,还是要把发展优势放在第一位。
 
第二个观点,今天的4A公司的改革有两种路径,一个叫革新,一个叫革命,我不主张革命。现在有一些4A公司把过去的范式、逻辑全部推翻,有自己的一套智能营销的工具模型和算法,跟筷子科技PK,跟阿里妈妈PK,跟巨量引擎PK。我觉得你PK不过人家,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那不是4A公司的优势。真正要干的是什么?要做革新,就是我们可以将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把人工智能技术和4A掌握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个观点,我觉得今天的4A公司不用太焦虑,因为在政治领域有个词叫“加速主义”。李丹刚才说,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广告业是这么干的,今天的戛纳创意节,今天的五大国际广告节,整个的运营体系和思路其实都没有像中国这样。那有两个可能,一种是只有中国对了,世界其他国家全错了,或者是中国错了,人家是对的。这里面我不知道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更倾向于中国广告业是个另类,中国走的路可能短时间内能成全它,但是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空间里面,它可能真的错了。但是今天我们不要担心,不要焦虑,可以保持这样的一个节奏和状况,让它一路狂奔。而且4A公司要不断地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推动这个进程,为什么?就是加速让这条路尽快走到尽头,然后触底反弹。所以我觉得4A公司应该要有加速主义的思路,我们不要焦虑,可以加速这种范式和模式的腐朽,然后一场大的变革就会随之而来。
 
第四个观点,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变数是我们要争夺时间。变数就是当年库克在义乌互联网大会上讲的一句话,他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大发展,让机器有一天像人一样思考,但是我担心的是人有一天像机器一样思考”。今天的4A公司在这样的一个技术大背景下,面临的变数是人工智能、网络营销、智能营销、数字营销,在一路狂奔的过程当中,如果速度足够快,影响足够大,它就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当今天的普罗大众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信息传达和思维方式的时候,我们4A就没有机会了。在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把自己的核心利益夯筑牢固之前,如果这些数字营销、新媒体已经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我们4A就根本没有机会了。所以我的观点是,今天整个广告界的命脉和未来,就掌握在坚持初心的这些4A公司手里。你们只要咬牙挺住,就一定会有希望,我记得马云早年讲过这样的话,他说“今天很黑暗,明天也很黑暗,后天天就亮了。不幸的是很多公司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我觉得今天的4A公司一定要咬牙挺住,要撑过明天晚上,后天天就亮了。
 
朱永红‍
万商天勤<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再回应一下张老师。我觉得看起来这次事件是一次危机,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机会。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原创侵权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国家在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觉得这次奥迪小满事件是一个个案,并不能代表4A,更不能代表整个广告行业。在大的背景下,国家是希望我们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而在高质量发展上,4A的优势就非常明显,4A一直在坚持创意,坚持原创。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太过焦虑,这反而是一次机会,如果我们有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有合规管理的意识,将来大品牌还是会选择我们的4A公司。
 
廖秉宜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我们今天讨论的虽然是4A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广告行业的问题,是广告行业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变化是永恒的。我们需要结合广告市场和互联网的环境,广告用户的发展和变化,去调整自己的业务和流程,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和流程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
 
第二个观点是:面对人才流失的状况,要去创新营销服务模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培养懂技术的创意人才非常重要。为了适应广告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数字营销传播课程模块,开设了大数据与计算营销传播、智能营销传播、数字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学、数字时代的品牌创新与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三个观点是:创意服务生态的改变,像技术赋能、智能转向,是整个行业的新变化,我们不可能无视这样的变化。在未来的创意业务中加入程序化的生态,以满足客户投放的需求;利用自身在营销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各类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提升程序化创意的效果,成为广告公司包括4A公司推进创意智能化的新方向。
 
第四个观点是:媒介的创意化要求、创意内容和媒介服务的融合和整合、策略和创意的融合、广告和媒介的融合,也是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在传统广告时代,4A靠着广告和媒介的分化,靠着媒介购买公司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反思广告和媒介的分化是否成了行业发展的障碍?广告产业应该如何变革?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认为中国的广告创意业务应该要注重“匹配”“原则”和“技术”。4A广告需要做到创意与媒介的匹配,广告主需求与广告商资产的匹配。创新是实现目标和效率的原则,和用户实现互动,利用全场景的媒介带来传播实效。辅之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智技术,从创意生成、媒介组合、投放到效果检测,赋能创意业务。
 
余子筠
WICKED创始人,原上海奥美集团执行创意总监
 
我认同张殿元教授说的。我觉得不要只顾系鞋带,还要别忘了怎么爬树。你我不应该只是系鞋带跑赢前面那个人,我们更要知道怎么爬树,避开那只老虎。假设我们现在忙着学系鞋带跑赢别人,久而久之我们忘了怎么爬树,结果还是会死。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我们眼光短浅,在忙着现在的事。虽然说我们该推动改变,也迟早会走进光明,但到了天亮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拥有原本有的智慧,这是我比较担心的。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现在很多4A 里的年轻从业人员已经不再具备原来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了。他们不是淡忘,而是完全没经历过没接触过。行业也没有负起这个责任继续去传承它,没有爬树的能力,终究可能会被吃掉,所以我们要往这方面去努力。
 
张殿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余老师现在做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和价值。对年轻人进行专业主义的建构,传授与创意和营销有关的核心知识,是需要高校和余老师这样的业界人士来传承的。另外,郑欢老师给出了一个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4A等于创意,4A定义了创意。我想问的是,有没有可能,今天已经变化了的创意会重新定义4A、重塑4A?
 
郑 欢
上海师范大学广告系教授
 
我觉得我们对创意的理解要有一个新的界定、新的挖掘。过去我们一直在讲的创意就是“旧元素,新组合”。最近我在做一个研究,我发现实际上像程序化创意,包括阿里系统的创意,所解决的都是“旧元素,新组合”的问题,而不是原生创意。那种震撼性的、那种真正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创意从哪儿来,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未来的创意,4A以后的创意核心,应该是重新定义创意是什么。我认为,创意是一个为客户挖掘新的路径,找到新的角度,赋予新的意义的概念,我觉得这才可能是创意的本质。创意的本质还会有更多的内容等待我们去挖掘,但是创意本身应该是开放的,是纵向和横向开拓的过程,而不只是“旧元素,新组合”那么简单。
 
张殿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对于广告人来说,好的创意其实都是源于生活的,一定要充电、要积累。我非常喜欢看李欣频老师的书,她在疫情之前,每年都要抽出时间进行6次以上的国际旅游,到各个地方去考察风土人情,家里面会有一个个人博物馆,每次要进行创意的时候都会从中寻找灵感。但是我要问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变化了的时代环境,像李欣频老师这样的创意素养培养的方式,还有可能在年轻学子当中去发扬吗?
 
余子筠
WICKED创始人,原上海奥美集团执行创意总监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时常会跟同学们说,假设你是做创意的,你看到的、接触到的,跟你身旁的年轻人一样,都是刷朋友圈,在淘宝买东西,用抖音、看B站,你看的跟他们看的都是一样的,大数据传给你的也是同样类型的东西,那么你拿什么东西作为你的弹药,你怎么用你的创意来让他们为之一振?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让他们看到新鲜的东西,这是你最大的挑战。你要走出舒适圈,要去多看多学,看电影、听音乐、看书、旅游等等,很多方法都可以,看你个人的意愿是什么,你够不够饥渴。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能不能做得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愿意不愿意去做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意人必定要做的事情,不能说因为大家都是看着屏幕过日子,我也只是看着大数据推送给我喜欢的东西,我这样子过日子就好了。这样是不可能做创意的。
 
张殿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非常认同余老师的看法。如果在能力和兴趣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兴趣可能比能力更重要。我记得主持人杨澜曾经讲过,她说我这一辈子很幸福,原因就是我找到了一个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工作。其实对于现在的年轻学生来说也是一样。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如何能够把广告营销这样有魅力的东西在青年学子当中普及开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后面还要谈到。我特别希望业界一定要更多地参与到大学广告人才的培养中来,要告诉年轻人广告多么有魅力,创意有多么吸引人,这个很重要。
 
顺便问一下吴维鸿老师,在今天的整个广告体系里,文案和美工的分工还是很明确的,边界也很明确,这可能和上个世纪60年代广告公司的创意革命有关系。因为原来都是由文案来主导的,后来觉得美工也很重要,他们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整个广告公司的运营模式。但是我在想,今天时代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环境下,还需要再革命吗?
 
‍吴维鸿
上海李奥贝纳创意群总监
 
最核心的概念一直没变。无论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告作品,还是当年那些黑白的广告作品,好作品背后的概念到现在还是适用的。这个行业对于文案、对于美术的最高标准,以及对概念的把握一直没有变化。把以前那些黑白广告片重新拍一遍,变成彩色的,照样是很好的广告片。我们对好东西的一个标准、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战斗力、这个行业要求的人员素质是一直没有变化的。
 
余子筠
WICKED创始人,原上海奥美集团执行创意总监
 
我想提一下我看到的一个情况。我们真的对年轻人没有了影响力。网上社交媒体事件影响了我们年轻从业人员,他们看到的世界是这个样子,对他的影响力远远比他们选择的专业对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大。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衡量,这个是我们应该检讨的地方。我们对年轻人来说影响力已经很弱。
 
路 童
达彼思中国首席创意官&总经理,原DDB上海&北京执行创意总监
 
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受。我之前去釜山广告节做过评委,也在其他国际广告节做过评委,我在国内的One Show中国青年奖也做评委,其实我看到的是差距。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我在釜山广告节做评委时,那一年获得金奖的一对创意是很年轻的,可能刚刚毕业一年,他们就拿了金奖。这个作品还不是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而是美术有一天忽然有一个想法,但是他跟文案分开在欧洲的两个不同国家,在各自做各自的工作,然后他就马上坐飞机飞到文案所在的地方,跟他聊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一拍即合,觉得这个想法很妙,然后一起把这个作品做出来,最后他们就拿到了金奖。当时在整个现场他们是最年轻的一对创意人,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出来的时候,两个人跳起来抱在一起,觉得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整个世界的承认。所以我想说的是,年轻人的热情会用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对于年轻广告人来说,有一条很好的路,就是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比赛。当你拿你的作品在国际环境去跟同行PK,你会知道那个距离在哪里,你会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坦白说,在中国One Show青年节里面,我们很难选出金奖或者银奖,你看到作品会感觉还没有入门。当我有这种差距感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相当失落的。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广告节上,你作为一个中国的评委坐在那边,然后人家宣布的获奖名单全部都是国外的,你坐在那边会稍微有一点点尴尬。
 
陈 晨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我觉得未来4A广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如何面对广告创意的专业化被解构这种状况。随着技术赋能和小红书、B站、抖音等图文视频社交媒体的崛起,企业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平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消费者产生沟通和交流。广告活动的主体泛化,从专业公司转向了广告主,广告创意营销和传播能力也已经逐渐内化为企业的基础能力,4A传统广告创意业务的作用和价值也面临重大挑战。所以,首先,未来中国4A广告公司最重要的是掌握用户的需求,要以优秀的创意作品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借助数据和技术的力量,精准洞察分析用户需求,在创意上发挥专业优势,推出更符合受众需要的内容;其次,未来4A广告公司要在运营上寻找自身的差异化定位,比如综合化服务于客户的营销战略,参与广告创意、执行和业务的各个环节,或是聚焦于特定领域、垂直领域的创意业务以获得生存空间。
 
二是如何面对4A创意生产模式的弊端。4A广告公司按照客户服务能力分为广告、公关、促销、互动数字等专业公司,随着市场更迭进度的加快,原本的创意流程产出模式使得4A公司难以做到快速反应和应对客户要求,同时,4A广告服务商的创意和媒介相互独立,创意难以根据媒介特点实现个性化,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背景下弊端凸显。所以,未来4A广告公司要在创意生产上打破原来的专业界限,对已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整合,推出整合营销模式。比如奥美公司就整合了广告、公关和互动等专业公司,形成“一个奥美”,尝试建立广告服务的新模式,整合了传统和数字媒介的策划服务。4A广告公司要迎合“先媒介后创意”的新趋势,从洞察、策略、创意到执行和反馈,都需要围绕媒介的特点和环境来调整创意内容,并且能够不断优化。
 
三是如何应对广告创意进一步加剧的异业竞争。从咨询公司到互联网,再到品牌自建市场部,中国广告异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并且比起传统广告公司,互联网具备大数据、流量、电商渠道等优势,可以实现传播效果数据的及时回收,利用“品效合一”优势获取广告主青睐。从本质上讲,技术、数据与内容创意有着太多的互补而不是替代。因此,未来4A广告公司可以和互联网进行合作,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流量优势,深入消费者的数字空间,洞察消费者的深层需求,为广告创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张 杨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我觉得4A公司虽然面临挑战,但当下中国经济在不断主动挖掘内生动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4A公司及其创意服务或许可以迎来“第二春”。4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强化市场对于生产力要素的配置功能,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节点。这一政策理论上可以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的生产活力,冲破地域壁垒的小企业受益于此,可以成长为国家级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无人问津的企业便有了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需求,进而创造出一片新“蓝海”。面对新机遇,4A公司可以转换客户挖掘的思路:从以往被客户选择的中标式转为主动寻求潜力品牌的“星探”式,充分利用4A广告公司的策略优势和规范化创意生产流程,主动将籍籍无名的小企业培育成全国知名品牌。调查显示,对宝洁、可口可乐等大品牌来说,增加数字营销投入并不能为其带来更多利润,而在中国却仍产生了类似喜茶、三只松鼠等由数字营销催生的新锐品牌。基于此,4A公司的“星探”式品牌培育路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首先,适应中国流量营销的市场环境,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新生品牌制造足够大的声量,用流量“造神”;其次,在品牌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挖掘品牌核心价值,为品牌制定更加精准的定位,赋予品牌长久、深层次的品牌内涵,用优质的创意和成熟的品牌策略“护神”。其中第二阶段则可以充分发挥4A公司的战略规划能力,彰显其不可替代性。在中国经济追求内在高质量的今天,这种两段式的品牌培育路径或许可以为4A公司及其创意服务的转型提供一点缓冲。
 
何平华
主持人
 
对中国4A广告的未来发展方向,业界专家们似乎更为审慎,学者们却有更大的期待和热情。钟毅主任从4A历史发展角度认为,外部的挑战、技术范式的变迁并不能根本动摇4A的地位,4A创立的广告文化、行业标杆并非轻易可以拆解,4A创立的“广告之道”依然值得坚守。张殿元老师认为4A未来发展要处理好“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重在前者;处理好“革新”与“革命”,重在前者;4A公司要有“加速主义”的思路,推动触底反弹;4A要争取时间,撑过明天。廖秉宜老师认为4A迎接明天的挑战,可以从业务流程变革、创意人才培养、创意业务改变、媒介服务整合四个方面提出建议。陈晨则从创意专业化、创意生产模式、异业竞争角度提出对策,张杨认为建设统一大市场政策为4A发展提供了发展机会。
 
友情链接

专辑 案例 热点 资讯 学术 理事单位 2021华釜青年奖 cama

沪ICP备05018981号

登录

立即注册

注册

密码找回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