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传承开辟新空间,贵州茅台·《简牍探中华》收获近百个热搜热榜
2024-03-26 14:35:4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总经理室    作者:    
 
2000多年前的战地家书写了什么,可以窥见怎样的历史瞬间?比《洗冤录》还早1000多年的“刑事侦查记录”什么样?3月24日,由贵州茅台独家冠名、中国邮政特别支持的《简牍探中华》第三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探秘云梦睡虎地秦简里的中华故事,从小人物视角回望了秦一统天下的宏阔气象。
 
 
《简牍探中华》播出以来,凭借“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新意表达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将严肃历史以极具亲近感、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帮我们划历史重点了”……在网友们持续不断的讨论中,节目已收获近百个热搜热榜,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4亿。在电视端,前三期节目收看观众规模已达1.3亿人,单期收视率最高0.75%,收视份额达3.40%。
 
中国古代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简牍是主要的书写载体,流行于战国、秦汉以至魏晋,大致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脉络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学术价值。《简牍探中华》节目以简牍记载的人物、事件为基础,以多种形式诠释当年的历史样貌和世间百态,成为发掘文物价值、让简牍文字活起来的有益尝试。
 
《简牍探中华》前两期节目聚焦“里耶秦简”。2002年,考古人员在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里,挖掘出了38000多枚秦代简牍。作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衙门档案,里耶秦简纪年之完整、资料之翔实可谓罕见,它填补了秦朝史料缺佚,还原了当年的洞庭郡迁陵县,并能推知秦代1100多个县的行政运作和百姓生活。前两期节目中,借助县丞“昌”与令史“华”的视角,多维度解读了秦朝文书制度的严谨,重现了迁陵县十余年内的历史原貌。通过节目,观众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里耶,聆听到了激荡的历史回响。
 
 
《简牍探中华》第三期节目聚焦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1000余枚,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来自秦代的简牍,也是第一次系统发现的秦代律法。由11号墓主人、秦基层法律工作者“喜”摘抄、记录的法律文书,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自此为世人揭开了秦律的神秘面纱。出土于睡虎地4号秦墓的两封木牍家书,则是截至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写信者是墓主人“衷”的两位弟弟——秦代士兵“黑夫”和“惊”。
 
《简牍探中华》新一期节目就从云梦县睡虎地秦墓11号墓主人“喜”和4号墓主人“衷”的视角,打开了尘封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历史记忆,并结合动画特效、外景拍摄,重现真实、立体、鲜活的古人形象和历史现场。同时,主持人龙洋与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振裕、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海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一起,共同解读了当时农业、工商业等领域对应的法律制度与规范,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纵横千年的知识回眸。
 
从2019年起,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就联合开展云梦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综合研究课题,课题目标之一便是复原“喜”的样貌。在本期节目中,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还向外界首次公布了这位秦朝小吏的3D复原像。实景戏剧中“喜”的扮演者张桐看后忍不住感慨:“很惊讶,也很震撼!我心目中‘喜’的形象和科技还原的形象已经合二为一了。”
 
 
《简牍探中华》延续了总台在文化节目上开拓创新的精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简牍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历史遗产,书写在竹片木板上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又一次在古代经典的诠释、传播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尝试,这不仅为简牍学的大众传播创造了新的契机,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空间。
 
让我们继续关注总台《简牍探中华》节目,通过一枚枚跨越千年而来的简牍,“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友情链接

专辑 案例 热点 资讯 学术 理事单位 2021华釜青年奖 cama

沪ICP备05018981号

登录

立即注册

注册

密码找回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