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广告》的二三事
2021-05-28 15:11:44   来源:中国广告    作者:黄玉波    评论:0


闲来一想,我和广告结缘将近三十年了。1993 年的下半年,当时的我正在攻读中国哲学史硕士学位。由于是保送本校同专业的研究生,很多课程内容都很熟悉,诸多恩师也很宽容,允许并鼓励我们去社会闯荡历练。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社会,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社会活力陡然增加,商业氛围逐渐浓厚, 但同时知识变现的难度依然很大;当时流行的讨论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等话题,大学很多“青椒”流行下海或者兼职,与社会深度接触。我身旁的不少大学文科教师凭借理论、思维和方法的优势,接下部分广告策划和调研的业务。我的班主任,一位具有工科背景的科技哲学方向的老师开始和广告公司的市场调研部门结缘,接了几个市场调研的横向课题,我们几个学生跟着老师开始了最初与广告的亲密接触,几场调研和创意神仙会下来,发现充满创意激情的广告远比精深晦涩的哲学理论更有吸引力。哲学思维的训练让我觉得广告策划对我而言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虽然懵懵懂懂,但几个提案均被公司全部或部分接受,信心大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彻底“沉迷”进去。

1994 年,从《经济晚报》记者下海的郑冀峰(后来挥师北上,成为中国影视业的大咖,曾出品《美人鱼》等系列作品)创办江西省工商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招聘广告策划职位。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稀里糊涂应聘,一不小心就成了兼职广告人。那时候搞广告策划,缺乏专业教材和书籍,我也就是到图书馆翻翻报纸,无师自通地寻找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创意策划。清晰记得有一天下午,窗外是金黄的午后阳光,我在图书馆杂志室,突然找到了《中国广告》杂志,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一股电流直冲脑心。我把当时能找到的几本《中国广告》杂志一字不漏地仔细阅读,刹那间,时间静止,不知不觉从午后到深夜图书馆关门,完全没有饿的感觉,着实体验了一把精神食粮的美味。

这一次美妙的相遇,我与《中国广告》的缘分一直延续下来。1994 年尚在学校读研的我,在经商热大潮下,在广告公司干得不亦乐乎,乐不思蜀,又出任了另一家小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月收入 300 多元,比我在学校读研的 30 多元补贴多出 10 倍, 也算是个“小富豪”了。我开始坚持订阅《中国广告》,也系统学习了唐忠朴先生主编的《现代广告学名著丛书》。记得当时公司的策划会首先是读书分享会,把各自对于《中国广告》中列举的国内外案例进行分享并探讨结合策划的可能性,这样一来,相对于以前的零零散散的创意,策划思路更加系统、清晰,在那个广告行业野蛮生长的初创年代,一般总能收获客户满意的目光!

硕士毕业以后,我成为一家省级媒体的记者编辑,广告策划的历练使得我对新闻选题的把握有着独特体会,总能在选题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业余时间,我一直坚持阅读《中国广告》,和几个好友偶尔打打“牙祭”,做些广告策划。直到 2003 年, 我立志要攻读博士学位,走上学术道路,《中国广告》陪伴我的时间逐渐减少,偶尔翻看,竟有陌生之感! 2006 年,我来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开始了教学科研之路,原本以为我会从事新闻采写、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自己擅长的课程。不料一来到深大,老院长吴予敏教授就耳提面命,学院的广告策划课程你就接下来吧。世事难料,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广告系, 与广告重新结缘,从此缘定一生!

重新回到广告,自然与《中国广告》再续前缘。众所周知,我国广告专业教材建设一直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与广告专业知识的更新,在课程讲授上,《中国广告》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阅读“封面专题”“品牌问道”“新营销”等栏目成为我的最爱, 我从中源源不断汲取新的观点、新的思维;通过“设计前沿”“创意汇”“案例透视”等栏目了解国际广告前沿、国内行业发展。我经常结合杂志内容给同学们布置创意赏析、案例解析、创意实战复盘等作业,和同学们共同成长。

近年来,《中国广告》越发接地气,对中国广告理论和广告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两期聚焦广告教育与人才培养议题:《数字化时代的广告教育改革》专题精选国内多所高校传授教改经验,并深入业界采访广告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作为深圳大学代表也有幸参与其中;《智能广告与人才培养》专题集中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变革下广告人才的未来发展,对我而言,感觉十分过瘾,通常都是迫不及待,反复阅读。《中国广告》成为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得力助手。“透过广告, 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 ”( 诺曼·道格拉斯,1917)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40 年来,《中国广告》见证了中国广告业从蹒跚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简单模仿到立志超越,从产业规模弱小到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壮阔历程。从第一本广告行业专业杂志,到第一届国内大型广告高端论坛,到第一个广告行业大奖, 到新时代下的融媒体营销传播平台,《中国广告》化蛹成蝶,蝶变而生, 生生不息。展望未来,面对智能营销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短视频、直播电商、MCN 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不断渗透广告行业,广告在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中不可或缺; 中国广告人从最初的学习者,正逐渐走向舞台中央;中国广告业也将从跟随到引领,从遵循规则到制定规则。我也由衷地期待:《中国广告》能够一如既往地成为广告观念的引领者、广告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成为代表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进行对话的主流平台!

 
(黄玉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专辑 案例 热点 资讯 学术 理事单位 2021华釜青年奖 cama

沪ICP备05018981号

登录

立即注册

注册

密码找回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