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国广告》的连接
2021-05-28 15:14:15   来源:中国广告    作者:胡菡菡    评论:0


学生年代,我眼中的《中国广告》是一种权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广告行业的权威期刊。红色的LOGO,鲜明而笃定,是杂志书架上最惹人注目的那一本。

 

但那时不会意识到的是,这位典型的 80 后,更独特的气质是前沿的青葱气息。它伴随着这个古老文明国度追求新繁荣的脚步而诞生,代表着探索和勇气。

 

工作之后,继续从事的恰恰就是广告教学。这于我更多的是一种缘分使然,而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借《中国广告》回望,我发现我个人的所谓缘分使然,或许更是大势所趋下的社会必然。开足马力的生产,融通社会各个角落的商业交流,自然带来的就是围绕广告而产生的个人际遇。就是在这样的使然和必然下,我始终保持着与《中国广告》的亲密接触。40年弹指一挥间,世界以超出所有人预期和想象的速度在更新迭代。对我而言,今天的《中国广告》也早已不只是一本权威期刊。

 

这不仅仅是说《中国广告》以其破壁介质,组建了 360 度全覆盖的多媒体矩阵,更因为它是中国广告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传播技术的革新如水银泻地,从基底上更改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广告业态也因此经历了无数轮的自我汰换。然而不变的依然在,那就是广告社区。这是一个以发展、创新和包容为认同的社区。在此,人们得益于社会的繁荣,也同样贡献于社会的繁荣。而这个社区在中国,会因为《中国广告》的连接和推动而更具活力。

 

曾经的案例教学,总是套路化地求助于《中国广告》官网(www. ad-cn.net),每见奇思妙想,都会心生欢喜,甚至还会拉住无辜的朋友一同观赏,也不顾他们是否在忙碌其他的事务。在课堂上,也会像拿出私房月光宝盒一样,告知教室里的菁菁一片,要去《中国广告》寻求灵感。在当下,不必去说一直关注的中国广告营销大奖、中国广告年度数字大奖,都是广告人聚首碰撞的绝佳之所。单单说起《中国广告》对我的督促,就能显露出社区强节点的润物无声。

 

去年 11 月,承蒙杂志社不弃, 命我写作一篇对广告教育理解的文章。我才猛然发现,尽管一直埋头拉车,却很少抬头看路。打开电脑, 我发现自己真的有话要说。分分秒秒盯着修改过的视频、句句点点圈画过的文案,和热情年轻的同事们激烈而生动的争论,和业界诸多精英的交往……我经历的时光,只有在社区中才有它另外层面上的生命。

 

记得在文中,我也写到,广告教育在未来可能会以一种社区化的方式生存,数字技能的要求会拓宽教育的范畴,业界的探索创新会把大学的围墙打破,更多人的共创会使广告获得新鲜的内涵……这个有关社区主题的故事,今天又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

 

文章发表后,我逐一阅读了《中国广告》刊发的著名学界与业界前辈同仁的真知灼见,益发感到被启发与推动的内心欣喜。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敏感和驯化,对未来如何产生广告大师的思考,对广告教育的历史眼光与未来策略……这些都以一种云淡风轻的方式在《中国广告》的连接下呈现出来。

 

打开新一期的《中国广告》, 对文化旅游业的探讨正实时占据着 C 位。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广告》联通社区与外在大世界的努力。后疫情时代,人们终将完全走出阴霾。回到最开始说的,广告总是伴随着这个国度追寻新繁荣的脚步而蓬勃发展。它是联系大世界各个角落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国广告》作为广告社区的强节点,也因此会对这个大世界具有一种隐然的推动力量。

 

祝愿《中国广告》生日快乐, 并期待始终在她的连接下,看到社区与大世界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胡菡函,南京大学广告系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专辑 案例 热点 资讯 学术 理事单位 2021华釜青年奖 cama

沪ICP备05018981号

登录

立即注册

注册

密码找回

获取验证码